今年夏季,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!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,同時省下大筆開支!

再生歷史航照|黃同弘|EP.85-2 再生歷史航照的黃同弘|藝術很有事

1 年前
-
-
(基於 PinQueue 指標)
#黃同弘 #反轉戰爭之眼: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 #不可見的台灣――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 #地景的刺點――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台灣

中央研究院GIS專題中心收藏了「美國國家檔案館典藏台灣舊航空照片」,任何人都能上網瀏覽、免費申請圖檔運用。但全面解讀這批由美國陸軍航空隊拍攝的近七千張歷史航照、寫成一書(非論文),作家黃同弘應是第一人。

他的《反轉戰爭之眼: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》,殊勝般地讓大眾讀者窺見了二戰結束前幾年的台灣地貌。對美軍而言,只有拍到軍事設施的照片才有意義。但是偵察機接近目標前,就會啟動間隔儀,開始連續拍攝了。黃同弘認為,其他在戰時不具意義的影像,對今日的我們可能更有價值。

那些辮狀河道、方整坵塊、森林墾區等等,到底由什麼樣的自然與人文機緣創造?是原住民,是漢人,是日本人,還是某種資本或國家的力量?「想解答這些問題,得從最基本的地理事實開始。」

然而,黃同弘一頭栽入那一張又一張9x18吋的歷史影像世界之後,發現這件事,很難。剛開始時幾乎每張照片他都不認識,到底這些古早地景在台灣哪裡?極其刻苦耐勞地,他決定全數細讀這批美軍拍攝的歷史航照,並佐以巨量的文獻、老照片、口述訪談、舊地圖、Google Map,以及最重要的工具――地理實察,最後他終能有脈絡、有觀點地編寫出《反》書。這一場刻舟求劍,長達4年。

「因為當時在這場戰爭下歷劫受苦的人們,也因為在這島嶼上空失去青春的人們,我們理應沉靜地重覽當其時的景像。在攝影膠捲的原始脈絡中,可以逆反戰爭的視覺技術操作,反轉戰爭之眼,或許我們都可以看到,一場毀滅性戰爭所能保留的,最美好事物。」黃同弘寫道。原本為了摧毀而攝,他讓這批歷史航照再生其他意義了。

類似的、龐大且深入的究極歷程,接下來數年黃同弘竟能再來兩回。皆是與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合作,首先研究1973至2007年林務局自辦的航攝影像,底片總數高達80萬張,接著著成《不可見的台灣――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》。接著再研究1972年之前、由空軍代辦的農林調查航空攝影,底片總數大約65000張,成果集結為《地景的刺點――從歷史航照重返六十年前的台灣》。從《反》書開始三部曲,完成了台灣歷史航照的拼圖。

一起閱讀這三本科學與文學性兼具的書,等於走一趟台灣山河變遷,更有了國土治理的線索。

近年,黃同弘的故事還有點小反轉。他因緣際會貢獻了自身爬梳地景紋理的專長,參與探索台北市雙連大溝這條舊水路的身世,繼而與友人施建邦在此區一起打理「好土書報攤」,好就近看顧歷史遺構。

「你得出來見人、看水溝、做社區工作,你得不斷地行走。但是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態。世界充滿著美麗的事物,充滿著未知,你得不斷地去追索。」他不再只是「地圖宅」,也成為當代地景創造者之一了。
-
-
(基於 PinQueue 指標)
0 則留言